草地生态重点实验室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 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7)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7)

时间:2015-12-01    作者:admin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7)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基础扎实,视野开阔,追求真理,学风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并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系统掌握生态学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全面了解生态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外语水平教高,具备并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在外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具备能从事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独立研究,高水平教学、高级管理与决策的能力。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能解决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面临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包括6个研究方向:草地生态学、植被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植物种群生态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可持续性科学。

1.研究方向之一:草地生态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草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草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生态适应及其生理生态过程,草地景观格局与过程,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草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管理,草地可持续发展等。

草地生态学是内蒙古大学最早的生态学研究方向之一,是在李继侗院士于上世纪50年代末创办,60年代后李博院士等积极推进下发展起来的内蒙古大学最具特色的学科和优势的学科方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最早开展了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草原群落蒸发蒸腾,植物个体与群落的水分生理生态,高等植物与菌根的相互关系等领域的研究工作,阐明了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演替过程与机理,水分生态因子对于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作用路径、过程调控等方面的核心机制以及作用方式,提出了水分生态效能理论及分析方法。21世纪以来,紧跟国际生态学发展潮流,先后开展了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管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用水等涉及草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与其它生态系统相比较,草地生态系统由于其结构较简单,是生态学研究的理想舞台,因此本学科方向在生态学理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草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生态屏障和畜牧业基地,本方向以内蒙古地区广泛分布的草原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的生态学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研究方向之二:植被生态学

本方向以蒙古高原及其毗邻地区为研究地域,以传统野外调查与现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区域路线调查与定位监测相结合为研究方法,系统研究蒙古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植物区系与植被组成与演化,植被空间格局与动态,植被格局与动态,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植被响应,沙地、湿地等特异性景观区植物区系与植被特征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研究,构建蒙古高原植物区系和植被数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

蒙古高原地域辽阔,植物区系与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拥有广袤的草原与荒漠,是全球独特的景观之一,也是生态学研究的理想舞台。开展面向蒙古高原的干旱与半干旱区植物区系与植被生态学研究是内蒙古大学生态学研究的基础、特色与优势。近50年来,全面考察了我国北方地区、俄罗斯的贝加尔以南、蒙古国大部的植物区系与植被生态,系统研究了蒙古高原及相邻地区生态地理分异规律,探索了蒙古高原及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及物种演化的古地理背景,揭示了草原与荒漠植被的起源和演化规律,提出了中国草原与荒漠植被分类与分区方案,完成了《内蒙古植被》、《内蒙古植物志》、《内蒙古遥感考察》等重要学术著作,内蒙古植被等7套资源系列图、内蒙古草原退化图。本学科方向自李继侗先生创建后,由李博、马毓泉、刘钟龄、雍世鹏等老一辈学者发扬光大,具有雄厚的积累、良好的学术传承和较完善的学术体系,具有全面收集和存放蒙古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植物的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特色植物标本馆和内蒙古地区先进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本学科方向将为我国乃至世界植被生态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和理论成果,也将为我国北方生态建设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3.研究方向之三:污染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是研究污染环境中人和生物生理特性与生活习性及其与环境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规律和发展动态的科学。污染生态学主要研究污染环境中生物受害原因、机理及与污染物的关系,污染物在环境、生态系统和生物体内的化学行为,生物净化机制和生物防治污染措施,以及生态系统承受污染物的负荷能力等。它涉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地学、生物学及土壤学等各个方面。本研究方向的侧重点是研究各生态环境要素的化学组成,元素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机理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特别是那些与人体健康、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元素的环境行为。

污染生态学承袭了环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生物化学及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体系,在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上突出和强调宏观与微观、理论研究与实验模拟、室内研究与野外现场调研相结合。

4.研究方向之四植物种群生态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种群结构特征,植物种群的生态适应性与生境适宜性,濒危物种的保护生物学,沙漠化过程植物种群的受损和恢复机理。

该方向是内蒙古大学生态学学科较早发展起来的研究方向,突出体现了内蒙古大学生态学研究的地区特色。主要对我国沙地和草原建群种、优势种种群生态学和西北地区重要生物多样性中心——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特有、珍稀植物的保护生物学进行系统研究,涉及四合木、半日花、绵刺、沙冬青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活史、进化潜能、生殖对策、生境适宜性、物种濒危的原因等方面。

种群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层次,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种群生态学不仅是揭示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的基础,也是指导物种保护及农、林、牧业生产科学管理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5.研究方向之五: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是于本世纪六十年代由环境科学与经济学科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以资源经济学为其分支学科的广义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边缘经济科学。内容包括环境资源价值与费用效益分析、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物质平衡理论、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环境经济政策、资源和环境的补偿机制、证券发行与环境保护等。

本学科培养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具有现代可持续发展经济观,富有整体性、创造性思维的智能型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对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6.研究方向之六:可持续性科学

可持续性科学是当前生态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是涉及自然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科学的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本学科针对内蒙古及其周遍地区面临的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探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经济成长与生态改善的模式,循环经济模式,高新技术应用对可持续发展支撑作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互动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等。

本学科由内蒙古大学特聘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邬建国教授主持,是主要针对以能源工业为主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所面临的环境、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系列实际问题而设立的跨学科应用研究,对世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生一般为三年,在职(不脱产)博士生一般为四年。

总学分≥18

公共学位课              须修 2 门:     9  

专业学位课              须修 2 门:     5 

专业选修课              须修 1 门:     2 

前沿讲座(含文献综述)    须参加68次:  2 

 

四、课程设置(见表)

课 程 设 置

 

课程名称

周学时/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适用的  研究方向

任课教师

(职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4/64

4

1-2

1-2

公共管理学院

第一外国语

4/128

8

1-2

1-2

外国语学院

现代生态学

3/54

3

l

1,2.4

杨持教授

草地生态学

2/36

2

2

2

杨劼教授

高等环境地球化学

3/54

3

2

3

何江教授

污染生态学

3/36

2

2

3

苏海泉教授

环境资源经济学

3/54

3

2

3

郭晓川教授

景观生态学

3/36

2

2

3

邬建国教授

可持续性科学

3/36

2

2

3

邬建国教授

3S技术系统

2/36

2

2

2

牛建明教授

植被生态学

2/36

2

2

2

梁存柱教授

植物资源学

2/36

7

2

2

杨劼教授

分子生物学

2/36

7

2

2

哈斯阿古拉教授

微生物生态学

2/36

2

2

2

赵吉教授

高级植物生理生态学

2/36

2

2

2

杨劼教授

水环境化学

2/36

2

2

2

何江教授

土壤环境学

2/36

2

2

2

何江教授

现代环境分析方法

2/36

2

2

2

何江教授

环境化学

2/36

2

2

2

常菲教授

宏观经济学

3/54

3

2

3

郭晓川教授

前沿讲座

2/36

2

2

2

前沿讲座

选修课适用于各个研究方向,每门课程均为32学时,2学分。可根据需要选择,亦可跨学位点、跨学科选课或根据导师要求选课。

五、前沿专题讲座内容和基本要求

1.讲座或讨论班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组织指导,由每位博士生各准备1次学术前沿领域的读书报告,报告后组织讨论。

2.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在第二学期组织68(每次3学时)的学术报告,要求每位博士研究生都要做12次学术报告,并且积极参加讨论。

以参加的次数和交上来的文献综述评定成绩。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在阅读和掌握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所研究问题的已有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楚的认识,并能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关键。

在第二学期末提交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从论文内容上,要求针对一个较为完整的问题,有实际数据,有充分的分析,有科学的、可信的结论。从研究价值来看,要有创新点,或从研究方法上,或从研究思路上,或从科学结论上。

学位论文要达到正式发表的水平,答辩前必须有至少1SCI收录论文被接受发表或已经发表。

 

七、本专业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依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浏览次数:

科学研究更多>>

新闻动态更多>>